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二十二》

【简报】第二十二期

追溯红色记忆,致敬战斗老兵

——材料学院“寻路”实践团赴鲍楼村采访老兵

俗话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是谁浴血奋战保卫国家?是谁燃烧青春照亮祖国?他们是军人。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浴血的奋战书写出不朽的战斗史诗,风霜磨难不能磨灭他们的热血和荣光,伤疤弹痕永远铭记他们的厮杀和呐喊,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今天和平幸福的奠基者。适逢八一建军节来临让我们将这份满怀于心的感恩化为行动,向他们致以中华后辈无比崇高的敬意,仰视他们的心灵,传承他们的精神,致敬战斗老兵。

7月31日寻路团队来到鲍楼村对老兵罗茂龙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寻路团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军人浴血奋战的感动,对国家遭受艰辛与屈辱的愤恨,以及对国家在炮火挫折中不断强大起来的自豪。

罗茂龙,商城县鲍楼村人,出生于1955年,1975年参军。服役于第二炮兵部队并担任排长一职。罗茂龙与其所在部队驻扎在云南边顶,并于1975年参加了云南地区的战斗,1979年,作为二线部队为驻扎在所属辖区内的第54军提供战略物资,帮其修整,并时刻准备着上前线。

老兵回忆道:1975年我参军入伍,分配到第二炮兵,并调至云南边顶服役。当时要离开家乡到云南省去,心中有些不舍,但还是听从命令去往云南省。老人说道,一个兵最重要的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到达云南边顶没多久,我也没想到刚参军入伍新兵三个月训练才训练完没多久的我就碰见了战争,当时云南地方有人叛乱,上级下达命令对敌人进行炮轰打击,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说不紧张是假的,战斗结束后手还有些抖。老人接着又讲道:1975年之后就是1979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那个年代,我们国家不顾自身的困难。对越南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没想到现在尽然反咬一口,侵犯我国边境,打杀我

国边民边兵,老人说到这时咬牙切齿的骂到白眼狼,老人又叹气道:可恨当年不能上前线打他们……听完老人讲述的那个时期的事情,寻路团队心中充满气愤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保卫边疆战士们浓浓的敬意。

20世纪70年代,我国边境并不安宁,危险依然存在,国外反华势力依然虎视眈眈,认为中华人民解放军已经10多年没打过仗了,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中华人民解放军用时一个月解决了战斗取得了胜利,此场战斗打出了军威国威,震慑了国外势力,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安宁和平的环境。这一切都来自于士兵们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怀着满腔热血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在此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表示由衷的敬意。时至今日,最年轻的老兵也至少六七十了,他们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生命换来国家的安宁,他们或疾病缠身,或垂垂老矣。国家对退伍老兵有着各种政策、补贴,老兵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老兵们需要被记住!需要被传承,成为民族的记忆。民族记忆是文化的沉淀,是失人泪的沉淀,也让后人永远铭记先前的屈辱,成为前进的动力,从失人的身上学会让我们值得拥有的知识文化,也让一个民族的记忆一有延续。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不会走向强大的。吾辈之青年当传承发扬老兵精神,找寻红色文化,学习老兵,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撰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寻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