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课程名称 |
|
课程代码 |
|
课程类别 |
|
学时/学分 |
|
开课时间 |
|
授课对象 |
|
选课人数 |
|
参评人数 |
|
任课教师 |
|
评价责任人 |
|
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 |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审核意见 |
专业/系意见 |
1.数据分析正确、合理; |
合理 □ |
基本合理 □ |
不合理 □ |
2.有针对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深入分析及问题查找; |
合理 □ |
基本合理 □ |
不合理 □ |
3.收集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及建议; |
有 □ |
没有 □ |
4.有操作性强的针对性持续改进措施。 |
合理 □ |
基本合理 □ |
不合理 □ |
审核人: 时间: |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
审核人: 时间: |
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支撑的毕业要求 |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1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 |
三、课程目标评价方式
四、课程目标对应期末考试试题分布
表3 课程目标对应期末考试试题分布
试题号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目标分值 |
100 |
|
|
|
|
|
课程目标1 |
|
|
|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 |
|
|
|
|
|
|
五、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
(一)教师、学生评价结果
表4 教师、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课程目标 |
教师评价 |
学生评价 |
课程目标1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整体课程目标 |
|
|
注:向学生发放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包括不同等级,如“完全达成”、“较好达成”、“基本达成”、“没有达成”,分别对应>90分、75~90分、60~75、<60分。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利用下式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间接评价。
(二)课程考核成绩评价结果
表5 课程考核成绩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 |
权重 |
目标分值 |
实际平均分 |
目标达成评价值 |
课程目标1 |
|
A1% |
|
|
|
|
A2% |
|
|
… |
An% |
|
|
课程目标2 |
|
B1% |
|
|
|
|
B2% |
|
|
… |
Bn%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体课程目标 |
|
注:1.权重为对应评价方式在相应课程目标中的权重,A1%+A2%+An%=100%。
2.目标分值为课程目标对应评价方式的满分,同一评价方式目标分值之和为100。
3.实际平均分为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该评价方式的平均分。
4.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为实际平均分/目标分值*对应权重之和。
5.整体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为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的最小值。
6. 对于采用5级制考核的实践类课程,首先制定各课程目标的评分表,分为若干的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确定其对应的百分制成绩范围(如0-60、60-70、70-80、80-90、90-100)。
Ø7.依据学生的报告、日志、平时表现、答辩等评价学生在各课程目标中的等级,给出百分制量化分数,根据公式下式计算各课程目标评价值。
图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柱状图
六、课程目标评价分析
(一)课程考核成绩评价分析
(二)一致性评价分析
表6 学生、教师评价与课程考核成绩评价一致性分析
评价内容 |
一致性情况 |
一致 |
较一致 |
不一致 |
学生评价与考核成绩评价结果对比 |
|
|
|
教师评价与考核成绩评价结果对比 |
|
|
|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结果对比 |
|
|
|
(三)合理性评价分析
表7 课程目标设定及评价方式合理性分析
评价内容 |
合理性情况 |
合理 |
较合理 |
不合理 |
课程目标定位 |
|
|
|
课程评价方式 |
|
|
|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 |
|
|
|
(四)个体评价分析
(所有考试及格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散点图,课程目标达成期望值为及格线。)
七、持续改进
(请根据教学和考核过程需要改进的内容逐条撰写,可以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1. 上一轮持续改进的结果;
2. 本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