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科目代码:871
一、考试的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长:3小时
试卷分值:150分
二、考试重点内容:
1、材料的结构
核心概念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晶体与非晶体,晶格与晶胞,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固溶体,中间相
内容要求
a.不同化学键的性能特点,化学键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b.典型金属晶体结构中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的标注和绘制;
c.金属中常见三种典型晶型的原子位置、单胞中原子数、致密度、配位数、密排面与密排方向等参数;
d.固溶体的类型、特点、影响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以及固溶原子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中间相的类型及其性能特点。
2、晶体缺陷
核心概念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掺杂,位错,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柏氏矢量,单晶体与多晶体,晶界
内容要求
a.理解不同缺陷对材料性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b.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特点及运动;
c.晶界的特点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二元合金相图
核心概念
合金,组元,相,组织,相律,杠杆定律,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共析相图,偏析,铁碳合金相图,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低温莱氏体,碳钢与白口铸铁
内容要求
a.读懂匀晶、共晶和共析三种简单二元相图,分析其中相和组织转变过程,利用相率和杠杆定律解释相关问题,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转变时相组成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b.读懂并记住Fe-Fe3C平衡相图及相关特征点、线、区域的名称、成分和转变温度,分析不同含碳量合金的相和组织转变过程,计算平衡转变时相组成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认识不同含碳量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图。不同碳含量对钢性能的影响。
4、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核心概念
凝固与结晶,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过冷度,变质处理,细化晶粒
内容要求
a.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主要差别,理解临界形核半径、临界形核功、形核率、晶粒尺寸与过冷度的关系;
b.控制铸件中晶粒尺寸的手段,用凝固理论进行解释。
5、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
核心概念
塑性变形,滑移,滑移系,滑移面,滑移方向,形变织构,内应力,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回复,再结晶
内容要求
a.单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b.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晶系的滑移系;
c.冷加工塑性变形后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d.利用位错的基本理论解释金属的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
e.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经回复和再结晶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6、固体中的扩散与相变
核心概念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扩散第一定律和扩散第二定律,扩散型相变,马氏体相变,渗碳
内容要求
a.扩散定律的表达及其在钢的渗碳当中的应用;
b.钢中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转变特点。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题型结构
考试题型为单选题、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五、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赵品、谢辅洲、孙振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202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大纲.doc